秋日的故鄉,渭河兩岸纖長的草莖頂著毛茸茸的花穗,在微風里輕盈舞動,洇開秋的詩意。八百里秦川鋪展紅黃藍的斑斕錦緞,天穹高遠而遼闊。故鄉的秋剛勁雄渾,江南漢中的秋溫婉清麗,各蘊其韻。許是思念牽系,心緒總在故園秋色間流連。

故鄉的秋始于清甜的花生、金黃的玉米以及翠香滿園的冬棗。收割機在澄澈藍天下轟鳴,聲響震蕩四野,時而與田埂追逐的孩童笑語、叔嬸收獲的歡嚷交織,匯成一支悅耳的豐收曲。秋風掠過,玉米稈颯颯搖曳,花生秧便應和著涌起層層綠浪。田壟上,戴草帽的叔伯躬身揮動鐵耙,輕輕一勾,沾著新泥的花生便爭先蹦出,惹人憐愛。冬棗園里,婆嬸們手指翻飛如蝶,靈巧地穿梭在綴滿果實的枝椏間。托籃很快便盛滿了,沉甸甸地壓彎了手臂,顆顆冬棗挨挨擠擠,翠色欲滴,表皮上還覆著一層薄薄的白霜,那是秋露凝結的印記,也是甜脆滋味的保證。泥土的芬芳裹挾著花生特有的清甜,糅合遠處玉米地的喧騰以及冬棗園里的熱鬧,將整個村莊浸入沉甸甸的喜悅里。
故鄉的秋,既有“自古逢秋悲寂寥”的蕭索,亦含“我言秋日勝春朝”的禮贊。人們于颯爽秋風里,在花生的清甜中稍作休息,又俯身播下麥粒、油菜、白菜……故鄉的秋,本是播種希望的時節。
我喜歡輕輕漫步于秋天的田野,看繁忙的收獲圖景,看翠生生的蘿卜苗,看田埂上的星點野菊——它們是豐收的圖騰,是生機的具象,令人驚嘆生命的蓬勃,周身充盈力量。花生清甜褪去青澀外衣,玉米耀眼的燦金沉淀為暗色光華,終凝成粒粒飽滿的大自然饋贈。待來年,飽含生機的種子重歸沃土,及至深秋,田疇氤氳的仍是那沁人心脾的花生香與玉米黃。當然,故鄉的秋還藏在村落的煙火里,村道上老人席坐墻邊曬著秋陽,家家戶戶門前曬著剛收的花生和玉米,白的花生,黃的玉米,把紅磚青瓦襯得格外有活力。

故鄉的秋里,最惹眼的還數家家門前的柿子樹,柿子懸滿樹如同金紅燈籠,在秋風里悠然自得。一場秋雨洗滌,柿果晶瑩透亮,惹遠客垂涎駐足。熟透的柿子被父親輕輕摘下,果肉軟糯如蜜,輕咬便溢滿甘潤汁水,引得鄉鄰圍坐分嘗,笑聲里滿是贊譽與滿足。孩童們雀躍拾撿落果,笑聲與秋風纏繞,為鎏金時節添上生動的暖調。枝頭麻雀亦忍不住啄食,啁啾聲里,故鄉延續著秋收的豐盈與希望。
故鄉的秋是豐收,是眷戀,是希冀——既樸拙又鮮活,雖無喧嚷,卻流光溢彩。我深愛故鄉的秋,不止因那方水土滋養的人。(設備檢修中心 曹娟娟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