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來,燒結廠緊緊圍繞降本增效目標,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、增量與提質并舉、效率與效益并行,在技術革新、修舊利廢、成本管控等方面持續發力,全面改善生產經營質效。

凝聚智慧,技術改造提升效能
“向管理要效益,靠創新增效益。要把錢花在刀刃上,只有深入挖潛,才能撬動增效杠桿。”這是燒結廠全體干部職工的共識。
針對燒結廠運行作業區J0#帶作業環境復雜、設備易損壞的問題,分廠瞄準系統最優、環節最簡、穩定可靠的目標,組織作業區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現場調研、推理論證,在保證備件成本最低的基礎上,先后設計多套改造方案,通過綜合評估,最終選擇在原下料溜槽內安裝接料盒,同時,在接料盒內部灌注澆筑料,改變物料運行方向,避免垂直下料,減少焦炭摔打。
自主制作的接料盒上線使用后,徹底改變了原來下料落差大、角度小、對皮帶沖擊大、下料溜槽磨損嚴重等問題,有效將焦炭聚集在溜槽內部,大大降低了焦炭含渣量,為生產穩定,指標提升提供了基礎保障。
“我們粗略算過,接料盒投入使用后,焦炭配比可降低0.1%,按照單系統月焦炭用量計算,每月可創效200多萬元。”說起匯集職工智慧想到的“金點子”所帶來的效益,運行作業區副作業長熊保全眼睛里透著光。

創新創效,節能降耗再上臺階
“能二次利用的堅決不浪費!”燒結廠把“過緊日子”思想固化于制,最大限度拓展增盈創效空間。
脫硫脫硝熱風爐一直使用助燃風,溫度較低,煤氣用量較大,為持續降低環保費用,脫硫作業區集思廣益,利用自制管道,通過助燃風機自身送風能力將解析塔加熱段150℃左右熱風引至助燃風管道內,對管內空氣進行加熱。
管道空氣溫度提升后,在減少余熱浪費的同時,煤氣用量大幅降低,7月份煤氣成本降低了0.06元/t,月創效1萬余元。
類似于余熱回收再利用的自主創效改造,燒結廠比比皆是。針對目前高比例國內礦配加后,混合料粘性大,在布料過程中易積料,進而導致物料進入礦槽粒級分布出現兩級分化現象,燒結煙道溫差大,抽風不均勻,返礦率升高等現象。燒結作業區經現場考察,優化礦槽布料器結構,將布料器篦子由原來的方格式改造為長條式,間距增加50厘米,梭式布料小車在行走過程中利用布料器均勻分布混合料粒級,使用后效果顯著,煙道廢氣溫度<5℃,且機尾紅層分布均勻,有效降低返礦率0.1%,按照單系統生產成本計算,年可降低能源消耗4萬余元。

修舊利廢,廢舊物資扣效益
燒結廠堅持“變廢為寶”“以長補短”的原則,最大程度實現物盡其能、材盡所用。回收、加工、再利用廢舊物資,把廢舊皮帶按照標準裁剪后,在短皮帶崗位上“二次上崗”,邊角料則用來制作護皮,最大限度地發現利用廢舊材料的“剩余價值”,減少新材料投入,努力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。這些“涓滴微利”看似不起眼,積累得多了,就有了可觀的效益。僅7月份,通過減少新材料投入、重復利用和妥善使用材料等方式,可節省材料類費用約90萬元。(燒結廠 陳曉蒙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