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秋天似乎來得格外早,幾場秋雨落后,氣溫仿佛一蹶不振,進(jìn)入宜人的溫度。當(dāng)秋意漸濃,山色便由翠綠轉(zhuǎn)作蒼黃,這時(shí)候,母親就會(huì)說:“該進(jìn)山撿秋了。”所謂“撿秋”,不過是到山野間拾些野果山貨,嘗嘗“山味”與“山趣”。
每到秋日晴朗的時(shí)候,我就愛往老家的后山上跑,即使一無所獲,在山中尋覓的過程也是充滿趣味的。日頭出來后,我們便提著籃子,帶著兜子,揣著滿心的期盼向后山進(jìn)發(fā)。山路蜿蜒,兩旁草木已見蕭瑟,落葉鋪出厚厚一層毯,草葉泛著黃。秋蟲躲在角落,此起彼伏地唱著歌。山中常見的野果有柿子、獼猴桃和毛栗子,還有些不知名的果實(shí)。柿子樹掛果并不多,也十分罕見,一棵樹上能剩下幾個(gè)果已屬不易。因?yàn)樵谏较鲁R姡覀兺ǔJ遣毁M(fèi)那功夫去采摘的,也因?yàn)槟暧讜r(shí)母親常叮囑要給山里的小動(dòng)物留些口糧,所以能不摘的就盡量留下。
獼猴桃和毛栗子是要撿一些的,它們喜歡生長在樹木較密的地方。獼猴桃藤蔓似網(wǎng),攀援樹枝,覆蓋灌木,一長就是一大片,巴掌大的葉子底下掛滿了小娃娃拳頭大小的黑綠的果子。小心翼翼地摘下,碼放在竹籃中,待手感變得沉甸甸了,便戀戀不舍地向更深處找。林深處,毛栗落了一地。
毛栗子外殼多刺,需得用腳輕輕碾開,或者用火鉗撬開,方能見其中飽滿的果實(shí)。少年時(shí),玩伴之間常為爭強(qiáng)誰撿的栗子最大而打鬧起來。有時(shí)不小心被刺扎了手,便嗷嗷叫著將指頭含在口中,眼淚在眶中打轉(zhuǎn),卻仍不肯罷休,依舊低頭尋覓。每年上山都能拾取不少,放入布袋中沙沙作響,恍如舊日音聲。
山中還有一種紅果,應(yīng)該叫五味子。紅珠似的果實(shí)密密匝匝地綴滿枝頭,在秋陽下泛著油光。其入口先是酸澀,后泛起甘甜,味道有些怪,卻也是令人喜歡和難以忘懷的。過去,母親常將這種果子曬干,冬日里泡水給我們喝,說是防感冒的。果真,寒冬時(shí)也沒生過幾次病。
在山中輾轉(zhuǎn)半日后,我們就滿載而歸,一路上聊著童年趣事,歡聲笑語在山間回蕩。我忽然明白,所謂“撿秋”,撿的何嘗是山貨野果,分明是時(shí)光碎影。我們撿的是秋天,實(shí)際上撿起的是整個(gè)童年。(生產(chǎn)管控中心 李軻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